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22-06-02 点击数:

(专业代码:101011T)

一、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基础扎实、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系统的人工智能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医学信息大数据智能采集分析管理、智能医疗诊断、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设备研发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在智能医学系统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行为规范;热爱智能医学事业,愿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奋斗终生的精神。

2、职业素质: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尊师重道;掌握智能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智能医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业务工作和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身心素质:了解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善于团结合作,具备良好的社会与环境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具有积极创新、勇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诊断技术、诊断流程。

2、掌握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学、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信息搜集及处理的基本方法。

5、掌握智能医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

6、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专业技能要求:

1、学习能力:能够熟练阅读英文的专业科技文献,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及网络辅助获取智能医学行业相关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针对于智能医学系统在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能够完成创新型的医学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运维和应用的能力。

4、专业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智能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人工智能相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将人工智能与医学应用系统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智能数据采集、处理、建模和分析能力。具有熟练的人工智能编程技术和智能医学系统的应用能力。

5、项目管理能力: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具有信息处理、分析、应用等技术应用技能,具备智能医学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6、合作与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全日制,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六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人工智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二)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显微形态学、生理学、生命的分子基础、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影像学、诊断学、生物医学信息学、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库系统原理、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五、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2学分。必修课42门,共129学分;专业选修课5门,共7学分,最低5学分;公共任选课最低10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共28学分,包括毕业实习10学分、毕业论文10学分、临床见习2学分、劳动周4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

  1. 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课内理论教学共1706学时、实践教学共718学时,理论:实践=1:0.42,各模块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

模块

课程门数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11

思想道德与法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原理

形势与政策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军事理论课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体育

大学外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

38

726

28%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6

大学计算机应用

医用物理学

高等数学(上)


高等数学(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线性代数

17

330

12.8%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13

C++语言程序设计

Python程序设计

智能医学信号处理

人工智能导论

系统解剖学

显微形态学


生理学

医学影像学

诊断学

生命的分子基础

生物医学信息学

临床医学概论

医学统计学

34

638

24.7%

专业课程模块

12

数据结构

软件工程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物联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嵌入式系统


数据库系统原理

数据分析与挖掘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40

730

28.2%

拓展选修课程模块

6+X

Web前端开发技术

医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

基于图形图像的三维建模技术

断层解剖学

大学生劳动教育

四史教育课


任选课(以下每类课程至少选修1门,包括:专业拓展类、创新创业类、美育类、综合素养类、健康成长类、通用能力类)

17

162

6.3%

七、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类别

内容

场所

时间

周数

军事训练

队列练习、内务整理等军事实训

校内

第1学期

2周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及填写实习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论文答辩

校外或校内

第8学期

20周

临床见习

本专业相关的临床见习

医院

第5、6学期

2周

劳动周

集中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校内或校外

每学年5月份第三周

4周

八、教学基本要求

1、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优化理论、实验、见习、实训与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扩大学生选课范围,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增开创新性、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促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课(实验课与实训课)普遍采取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整合碎片化实验,增开创新性、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在第5、6学期开展临床见习,在临床导师指导下观摩医疗流程、问诊等医疗临床实践活动。第8学期安排学生到拟就业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思想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双创项目和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平台免费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和创业过程,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突出课程思政教育,注重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工匠精神培育,着力培养学生“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元素,将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等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5、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注重健康、审美、劳动能力培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种类与内容,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美育课程和4学分劳动教育课程方能毕业。注重实践育人,将审美、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

6、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注重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实行小班授课。在一些课程的理论授课中开展讨论课。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基础,逐步推广完善线上自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7、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全面实施教考分离。注重将形成性评价融入到教学全过程,通过评价及时反馈教与学的问题,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按照教考分离要求制定考试大纲,加强试题库建设,组建命题专家团队,切实提高课程考核质量。

九、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教学依托锦州医科大学素质教育中心具体实施,每名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获得6个(含6个)以上的素质学分(具体要求参见《锦州医科大学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实施细则(试行)》)。(素质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十、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学年

教学周

内容

合 计

军事训练

2周




2

教学

34

36

34

18

123

考试

4

4

4

2

14

毕业实习、论文答辩和毕业教育




20

20

临床见习



2


2

假期

12

12

12

4

38

合计

52

52

52

44

200

十一、成绩考核、毕业和学位授予

成绩考核分为课程考核和毕业考试。课程考核包括在校学习期间所要求的所有必修课、选修课的考试与考查。考试课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考查课与选修课采取随堂考核的模式。

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达到专业最低学分要求,完成素质学分和社会实践学分,体质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毕业生的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锦州医科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标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二、专业发展方向

毕业生能在各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研究、智能医学公司等部门,从事医学人工智能系统、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在高等医药院校相关专业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十三、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达成度(附件1)

十四、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附件2)

附件1: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达成度

模块

功能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课程设置与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必修课

选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

基础课程

社会调查、爱国主义教育、志愿者服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军事理论课、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身心素质

军、体及健康教育基础课程

体育训练与竞赛、军事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体育、军事理论课、形式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网球、跆拳道、心理导航等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人格健全,意志坚定

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工具应用能力

工具性学科

基础课程

上机、听力、检索训练

大学外语

文献检索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工具类、方法类基本技能

公共基础课程

自然科学素质

数理化

基础课程

实验课

大学计算机应用、医用物理学、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素质

专业基础课程

实验课、竞赛

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智能医学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导论、系统解剖学、显微形态学、生理学、医学影像学、诊断学、生命的分子基础、生物医学信息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统计学

科技论文写作

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认知和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

实验课、竞赛、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答辩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库系统原理、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培养学生进行医学人工智能的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拓展选修课程

综合素质

专业选修课程

(最低7学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Web前端开发技术、医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基于图形图像的三维建模技术、断层解剖学、大学生劳动教育、四史教育课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了解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拓宽就业渠道。

公共任选课程

(最低10学分)



如艺术导论、美术鉴赏、书法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大学生音乐经典必读等

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附件2: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序号

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性质

及学期

学时数

学期分配

考试

考查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1

2

3

4

5

6

7

8

1

通识教育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

3.0

1


48

40

8

48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1


48

42

6

48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0

3


80

60

20



80






4

马克思主义原理

3.0

4


48

36

12




48





5

军事理论课

2.0


1

36

36


36








6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2.0


4

32

24

8




32





7

大学外语

12.0

1-2

3-4

224

224


56

56

56

56





8

体育

4.0

1-4


144

16

128

36

36

36

36





9

形势与政策

2.0


1-4

32

24

8

8

8

8

8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


1

18

14

4

18








11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1.0


5

16

16






16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38



726

532

194

250

100

180

180

16




12

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计算机应用

1.5


2

54

28

26


54







13

医用物理学

5

1


88

64

24

88








14

高等数学(上)

4.0

1


72

72


72








15

高等数学(下)

2.0


2

36

36



36







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3

44

44




44






17

线性代数

2.0

2


36

36



36







公共基础课程小计

17.0



330

280

50

160

126

44






18

专业基础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3.0

2


54

34

20


54







19

Python程序设计

3.0

3


54

34

20



54






20

智能医学信号处理

5.0

4


88

64

24




88





21

人工智能导论

2.0


2

36

36



36







22

系统解剖学

2.5

2


48

32

16


48







23

显微形态学

1.5

3


32

12

20



32






24

生理学

3.0

4


58

58





58





25

生命的分子基础

3.0

5


60

60






60




26

医学影像学

2.0


6

44

24

20






44



27

诊断学

1.5


6

32

20

12






32



28

生物医学信息学

3.0

7


56

40

16







56


29

临床医学概论

2.0


5

32

16

16





32




30

医学统计学

2.5


5

44

30

14





44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34



639

460

178


138

86

146

136

76

56


31

专业课程

数据结构

3.5

3


64

40

24



64






32

数据分析与挖掘

3.5

5


64

36

28





64




33

嵌入式系统

3.5


6

64

36

28






64



34

计算机网络技术

3.5

5


64

40

24





64




35

机器学习

3.5

6


64

36

28






64



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3.5

6


64

40

24






64



37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3.0


5

54

34

20





54




38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3.5

6


64

36

28






64



39

物联网技术

3.5


7

64

36

28







64


40

深度学习

3.5

7


64

40

24







64


41

计算机视觉

3.5

7


64

36

28







64


42

软件工程

2.0


7

36

24

12







36


合计

40



730

434

296



64


182

256

228


开设课程门数

42














必修课总学时及学期学时合计















43

拓展选修课程

Web前端开发技术

1.0


6

36


36






36



44

医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

1.0


7

36


36







36


45

基于图形图像的三维建模技术

1.0


5

36


36





36




46

断层解剖学

1.0


4

38


38




38





47

大学生劳动教育

2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此门课程,不计入总学时

48

四史教育课

1.0


1-4

16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每门课程开设16学时,学生必须选择性修读1门课程

49

公共任选课

10.0

参见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选修课目录

选修课程小计

17



162

16

146




38

36

36

36


合计

148



2586

1722

864

410

364

374

364

370

368

320


集中性实践

临床见习

2.0

5-6

2周


2周





1周

1周



毕业实习、论文答辩与毕业教育

20.0

8

20周


20周








20周

劳动周

4.0


4周


4周


1周


1周


1周

1周

军事训练

2.0

1

2周


2周

2周








集中性实践教学小计

28



28


28

28

Copyright 2023 健康管理现代产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电话:0416-3675171   学院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